前陣因為得知泥炭土不環保,一直在嘗試尋找一種可以代替它的鬆軟土壤,泥炭土在園藝中被廣泛使用已經很久了,許多大型育苗基地都採用泥炭進行培育。不過近些年歐洲國家開始慢慢禁止是用泥炭土,因為開採泥炭會破壞濕地(泥炭是一種經過幾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澤地產物)大部分泥炭需要把濕地的水抽乾,然後從中挖取,而濕地是非常重要的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才有了泥炭土不環保的說法,有一部《救救泥炭》的紀錄片大家可以看一下。
泥炭土在園藝上的功能性的確非常強大,當時突然放棄使用泥炭時還沒想好用什麼來替代,中間有一個多月時間一直在做嘗試,直到後來聽花友說「椰糠」效果不錯,可以試一下看看。
「椰糠是椰子外殼纖維粉末,是加工後的椰子副產物或廢棄物。是從椰子外殼纖維加工過程中脫落下的一種純天然的有機質介質。經加工處理後的椰糠非常適合於培植植物。」度娘是這麼解釋的。
正好家裡還剩下最後一點泥炭,於是就想做個小小實驗看下是否可以用椰糠來代替泥炭土。需注意:本實驗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不具嚴謹性,不將泥炭與椰糠的優劣性做比較,僅從多肉植物生長的情況進行簡單分析。另外,目前自家配土也以椰糠為主了(小貼士:泥炭土與椰糠都不具任何肥力肥效。)兩種介質都只代表鬆軟的土壤,顆粒依然要加入的~ 分別加入了同樣比例的珍珠巖
因為椰糠需要泡水後使用,而泥炭土是乾燥的。所以將泥炭土混好後,兩盆介質又一起拿到水裡泡了5分鐘,再拿出來透水半小時後才使用,可以明顯看出,椰糠更加細膩,而泥炭土成塊狀的比較多。
實驗選用的全部是葉插苗,同品種,同時段葉插,同樣大小,根系相差不大的苗
種好後看上去是比較難區分,但仔細看還是很好辨認的,同前面說的,泥炭土塊狀更多一些,而椰糠更加細膩。種好噴水後,椰糠很容易就被衝到白色珍珠巖下面去了,而泥炭雖然也有被衝到珍珠巖下層的,但大塊一點的卻保留了下來。
最後為了防止土壤乾燥後,表面的珍珠巖被風吹得到處亂飛,在最表層鋪上了一些粗砂顆粒。養護環境都是一樣的,同樣日照環境下的玻璃房內。下圖為4月4日分別使用椰糠和泥炭土的葉插圖。
時隔接近兩個月,葉插苗變化了許多,因為威海4月還比較冷,葉插苗生長速度明顯緩慢,而且很抱歉的告訴大家,家裡來了一群花友把我的試驗品打劫走很多。。。狼都是這樣,神馬都不放過。不過這也不影響實驗效果,整體看來使用椰糠種肉還是不錯的~下圖為5月31日分別使用椰糠和泥炭土的葉插成長圖。
仔細區分5月31日兩盒葉插苗可以發現,左面一盒的顏色要綠一些,而右面的則更加紅艷,之前就有說過,多肉植物變綠並不一定是壞事,說明它們都還在生長著。在觀察成長時也做出了分析,椰糠因為過於細膩,在露天環境下比泥炭土幹得更快一些,每次澆水前都會發現,裝椰糠的盒子明顯會比泥炭的輕,而且表面也幹得比泥炭快很多,所以大家在使用兩種不同介質時可以根據它們的特性來澆水,其實也沒這麼複雜,干了就澆啦。
結論:雖然實驗時間比較短,不過使用椰糠代替泥炭土是完全木有問題的,另外還有一些可以使用的鬆軟介質,草炭土、稻殼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除了泥炭土和椰糠的試驗外,還準備了一組:火山岩+椰糠 & 珍珠巖+椰糠,在BBC的許多紀錄片裡都有說明,火山岩,火山灰一類的介質含有微量元素,對植物生長有幫助。尼羅河一帶富庶的原因也是因為上遊流下來的淤泥裡含有大量的火山灰和火山岩,在國內的植物園裡,還有紀錄片裡國外的植物園裡,火山岩也隨處可見,所以也想嘗試一下看看到底效果如何,雖然選擇多肉植物來做實驗是非常不明智的(生長緩慢),實際效果的確也看不出來,過了兩個多月變化沒有太大,繼續觀察下去。
選擇實驗的小苗分別是花月夜、黑王子、冬美人,都是同期葉插,個頭根系相差不大的,同樣在表面鋪了一層粗砂顆粒,防止珍珠巖飄出來,也可以穩固植物,好處多多。
過了兩個半月,雖然兩組實驗體差別不是太大,不過能明顯看出生長跡象哈~實驗體都沒有添加額外的肥料,在同一環境下生長,繼續保持下去,等到明年再看看會是什麼效果吧~(作者: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