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家庭版多肉植物大棚

  已經冬天,介紹一個製作家庭版多肉植物大棚的方法,有diy能力又有地的多肉愛好者們可以試一試,既利於越冬,更利於多肉冬季成長。
  這個大棚是ekiyou花友DIY的,主要是用來種植球類,但是其他多肉也可做參考,以下是原文。

  關於環境:種植的地理位置在緯度35度左右,相當於山東省中南部吧。在島國的太平洋側屬海洋性氣候,氣溫冬季最冷在-1~-2℃,夏季最熱在35~36℃。家養的小環境一年四季都只有4~5小時的日照時間,條件不怎麼樣,才勉強達到養球的最低日照時間。但因處於高地前面開闊光亮度還是滿高的,同時陽台自身的通風是非常好的。

  關於種植品種:養的球種類比較雜,啥都有一點,絕大部分是實生的(有幾個是側芽),沒養過嫁接和落的,所以下面的內容介紹主要是針對實生球來說的。

  關於家庭版小棚:先看外觀,這個小棚是近2年前DIY的,共花了5個休息日(若職業的來搞可能半天就能弄好吧)。因自己所有的球的成本加起來也沒有請人來做的工價高,所以還是自己來DIY比較划算。

  開工前用CAD軟體精確繪製了設計圖。限於居住條件及不影響日常生活,設計的棚的平面面積不到1.2平米,容積不到1.0立方,估計放滿可放小中盆70~80盆吧,限於自己的精力和條件,最終給自己定的養殖極限為不超過90盆,所以已開始只重點進自己喜歡的東西了。

  為了便於加工,棚框架檯面全部選用木材。外框用了不易變型的俄羅斯產赤松(建房用材),檯面是1。2公分厚的5層夾板,切斷等加工是按設計圖在買木材的大型家庭用品店免費借用電動工具弄的,外塗防水防蟲水性塗料。外框的四周用厚0.1mm的農業用大棚膜圍住,棚內冬天用20%的遮光網,近夏季時朝陽面再加20%在的遮光網。頂部為了防雨在大棚膜的上面搭了層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波板(10年耐用,90%透光但濾紫外線)。用剩下的材料做了幾個階梯台放在棚的後側,成階梯排放。所有的材料費加起來折合RMB 600前後吧。
  在冬天不加溫的條件下盡量全密封,底部及背面也鋪了塑膠布的,這樣的環境冬天晴天最高溫度在35~40℃,晚上外氣溫在0℃時,棚裡能比外面能高個2℃吧。春季~秋季白天兩側開口透氣,最高溫度盡量不超過50℃(限於日照時間,最高溫時間不會超過5~6小時),夏季晚上大開口通風。
  再看棚裡面,原來的設想是為了保持濕度在棚底面鋪3~5公分濕赤玉土的,但操作太麻煩,改用在階梯台的下面,和棚的邊緣多處放水盒了,這樣底部木材也不會爛,水盒2周~1個月左右加次水就行了。這個辦法可一年四季保持棚內的濕度在60%以上,生長季節爭取達到80%,春季~秋季的澆水間隔一般在1周到10天左右。在這種高溫高濕遮光的環境下,棚裡的球球們的狀態都比較好。

  關於種植用土:各種成分比例如下,赤玉土8, 鹿沼土3, 日向石3, 桐生砂3, 腐葉土2(加水後用微波爐加熱到95℃殺菌滅蟲), 沸石1, 稻殼炭0。5(加水浸泡了1個月,脫鹼後再用)。配的土石全部選用3~5mm的小粒,中粒赤玉土僅做為盆底石用。另外牡丹類底部加些竹炭粒,兜等有星類加碎雞蛋殼。

  關於花盆:花盆基本全部選用吸熱的黑色塑膠盆,不但球體而且盆的側面也爭取曬到太陽,以利根系生長。

  關於使用感覺:近兩年的棚養感覺這個小棚對大多數的球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環境,生長都較快(包括牡丹),有過透氣通風沒跟上而引起的悶傷經驗,還沒有掛球的經驗。但這個棚溫度太高不適合於裸萼中的高山性的光淋,天平,春秋之壺等東西,這些高山性的植物需要一個較陰涼的環境,放在棚裡都長的不太好。

  最後也許大家會問這個棚用下來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嗎?
  有的,如果我現在重做這個棚的話,會有以下的改進:
  1.提高頂面的傾斜度,以利冬季的陽光射入。
  2.頂部的防雨板不用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波板,改用農用大棚膜包裹的設計。(聚碳酸脂板雖濾紫外線,但這種板下的兜和魚的毛都長的不錯。)

評論 0

  • 暱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