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石蓮花屬園藝品種雜交培育歷史

  擬石蓮花屬不僅現在很熱門,早在過去十九世紀就已經很熱門了,今天色彩繽紛,品種繁多的擬石蓮花屬很多都是二十世紀四十五年代擬石蓮花屬狂熱者們所雜交培育的,下文的翻譯者:Qiuhan(原文作者:作者:Lorraine Schulz / Attila Kapitany)為你揭開擬石蓮花屬雜交培育的園藝品種那層神秘的面紗。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歐洲對擬石蓮花屬展現出了最初的興趣,而這種植物變得廣為流行則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開始的事了,它在加利福尼亞尤其受歡迎。在那個時代,擬石蓮花屬藏品還多是歐洲雜交品種的後裔。隨著運輸方式的進步以及人們閒暇時間的增多,加利福尼亞的收藏者們開始南進到墨西哥去收集新的品種,以便雜交。最初產生的雜交品種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資質欠佳,葉子的形狀死板,間距也大,看起來十分鬆散。那些葉子有明顯彎折的,以及葉長大於葉寬的品種也都不受喜愛,被稱作「長的很野」,不具備進一步培育的資質。綠色的品種皆不得榮寵,淺藍色、紅色和不常見的顏色則很得垂青。這也是之所以很少有綠色褶葉雜交品種的原因:他們一出現便因為過於尋常而慘遭淘汰了。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園藝系的Harry Butterfield教授培育了幾種雜交品種,至今仍廣為流行。早期培育的一些雜交品種在花期會有徒長的趨勢,這是從其原始種那裡繼承的特徵。Butterfield教授培育的至今仍流傳的品種包括Echeveria ‘Curly Locks’,Echeveria ‘Embossed Gem’和Echeveria ‘Mary Butterfield’。

Echeveria ‘Curly Locks’(花舞笠)現在看似淡淡無奇的卷邊卻開啟了擬石蓮花屬的卷邊之路

  與Butterfield教授同時代的有一位Frank Reinelt,也來自加利福尼亞州。他使用近親繁殖(inbreeding,只在同一血緣的子嗣內雜交)的方法來鎖定特徵。他似乎格外喜歡藍色的品種,許多Reinellt的Echeveria gibbiflora雜交品種都因為持續的近親繁殖而發藍。他最知名的雜交品種時Echeveria ‘Blue Curls’,Echeveria ‘Blue Waves’(明顯是姊妹苗)和Echeveria ‘Black Prince’。其他對雜交做出貢獻的加州人還有Don Skinner,他培育了Echeveria ‘Blue Boy’和Echeveria ‘Topper’;Edward Orpet,培育了Echeveria ‘Violet Queen’和Echeveria ‘Orpet’s Chocolate’;以及Don Worth,雜交出了Echeveria ‘Afterglow,Echeveria ‘Morning Star’和Echeveria ‘Morning Light’。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歐洲人也沒有閒著。歐洲大陸上,適於飄窗的小型雜交品種比Echeveria gibbiflora系更受歡迎。德國人W. Von Roeder和荷蘭人van Keppel是那個時期歐洲最知名的雜交品種培育者。
  最著名、最吸金的培育者無疑要數Dick Wright。Dick生於1928年,在1958年前後開始雜交擬石蓮花屬。他的父親Clarence是加州長灘仙肉協會的創始人,他就是從父親那裡繼承了對多肉植物的喜愛。Butterfield教授那時已經培育了許多流行的雜交品種,指出許多當時的品種形狀欠佳,認為Dick應該在這方面多下苦工。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Dick繁殖並售賣了數千種雜交擬石蓮花屬。1986年,發生了一場悲劇性的火災,他失去了幾乎全部的植株和記錄,而在這之前他僅僅命名了50種左右的雜交品種。Dick主要通過非近親繁殖(out-crossing)的方式培育Echeveria gibbiflora的雜交子嗣,即從別的親本產生的雜交品種上取花粉,而非近親繁殖,再選最好的後代交叉授粉。實踐證明這是個好辦法,帶來了新顏色和新外形的基因。作為育苗者,Dick Wright會先挑選值得繁殖和命名的小苗,剩下的則裝在育苗盒裡被便宜地批發給了其他苗圃,再被這些苗圃裝盆作為無名品種賣給大眾。聖拉斐爾的Lila Lillie自己也雜交擬石蓮花屬,但也會從Dick Wright那裡買小苗進行繁殖,再給優秀的品種命名。其中包括Echeveria ‘Blondie’,這實際上是被Dick Wright拋棄的品種,但最終卻和他自己命名的品種一樣著名。
  1965到1985年間,美國康奈爾大學的Charles Uhl博士在擬石蓮花屬及其近親中間雜交出了數以百計的品種。他發現在園藝中許多墨西哥裔的景天都已經被雜交了。他的雜交品種及其親本的標本和照片可以在康奈爾大學的標本集裡找到。它們有著不同的染色體數目,而他的主要課題就是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以及親本的染色體是如何影響這些雜交品種的。有些不尋常的雜交品種十分引人注目,但他並不特別關心它們的園藝價值。他將多餘的植株分發給任何有興趣的人,因此其中有些才得以進入園藝市場,並作為栽培變種而被命名。
  許多原始種都是二倍體,繁衍後代時將其中一套染色體遺傳給子嗣。雜交品種的外觀則在親本的外觀間搖擺不定,但大多數是不育的。然而,Uhl發現有些品種的基因是四倍體,具有四套染色體,這些品種的雜交則從親本那裡各繼承兩套染色體。這些雜交品種的外觀依舊在親本的特徵之間搖擺不定,但大部分是可育的,能夠產生第二代雜交。當然,有些擬石蓮花屬有更多染色體,從六倍,十二倍到十四倍不等,為雜交後代貢獻出自己的一半基因。所以,如果一個雜交品種的兩個親本分別為二倍體和十二倍體,它就會從更高倍數染色體的親本那裡繼承6/7的基因。無論是用什麼方法雜交的,這樣的品種都會極其近似於高倍染色體的親本。Uhl發現許多高倍染色體之間的雜交後代都是可育的,可以產生第二代雜交品種,甚至當祖父母來自三或四個不同屬時都行得通。這些屬間雜交的後代很可能為未來的栽培變種雜交帶來更多可能性。
  目前,最突出的擬石蓮花屬雜交品種培育者是Renee O’Connell,她為加利福尼亞的Altman Specialty植物園工作。自記事起,她便沉迷於自然界的美麗與多樣性。當第一次見到梵谷的畫作時,Renee就被那生動的顏色所震懾到了。她一度涉足繪畫和攝影,試圖表現那種強烈的色彩對比和背光效果。作為熱心的仙肉愛好者,她愈發被擬石蓮花屬吸引了,因為擬石蓮花屬本身就像畫家的調色盤一樣,而這正是不斷雜交擬石蓮花屬以追尋美好的色澤和優美的形態的不朽動力之所在。在Ken和Deena Altman的幫助下,她將這種動力變成了現實的努力。他們對植物的熱愛,精益求精的工作,以及為世界帶來更多前沿的多肉植物的熱情為他們那創造性的工作形成了極佳的環境。而不可忽視的是,Dick Wright以及她的母親Denise Manley繼Dick的血緣之後培育的那些雜交品種,也為Renee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評論 0

  • 暱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