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一些多肉的雜交品種層出不窮,各種新名也五花八門,簡直很容易就跟不上潮流。下文的作者:仙人堡主人,在過去瓦葦屬(十二卷)很火的時候整理出了十二卷的分類特點和命名特徵。如果你對園藝品種的命名申請過程感興趣,還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如何為自己培育的品種申請命名
為什麼要對植物分類?我們這個綠色的地球上的植物,已經生存了千千萬萬年,對於地球上的高等生物還沒有完全認知。為了更好研究和區別這些生物種類,國際上有個統一的命名方法,一種生物只有一個學名。
多肉植物分佈在全球除南極大陸的各個洲,地理環境和氣候類別千差萬別,學習多肉植物分類及相關知識的好處,徐民生先生講了好像有5點,我記得主要內容是:
由於該植物原產地主要不在我國,有統一的學名可以方便交流,除了更方便與產地國家交流,引進品種,在國內交流也是很需要的。更好學習和瞭解植物原產地情況,有利於栽培和提高種植水平。提高認知和研究水平,提高鑒賞水平和素質。
我認為,還可以避免造成品種混亂,導致舊品種的湮沒;方便多肉植物在國內的宣傳和普及。
多肉植物的研究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本世紀以來,對多肉植物的基礎研究達到一定水平,已經部分採用微觀研究的方法,可以說近幾年的成果在將來變化相當小了。
日本的分類已經被國際社會淘汰了,因為很多命名是落後和錯誤的,上海多肉植物研究員謝維蓀說:在多肉植物方面,日本的分類在國際上是沒有發言權的,現在國際上研究分類比較權威的國家是德國/美國/南非。
雖然日本國內還在沿用老的分類,但在國際交流中也不得不採用目前國際上分類。如果我們還不能認知這些相關知識,除了難以得到準確的植物品種外,更是不可能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提高我國在多肉植物方面的水平。規範中文名稱的目的也是在於此。
瓦葦屬植物的分類,現在國際上的情況,我大致介紹如下:
以往主要是歐洲國家對產地植物進行細緻的研究,上世紀末期各國重新開始對該屬進行研究,在分類上,主要是這些國家:
南非:代表人物是著名的M.B.Bayer,他在產地系統研究瓦葦後確定了一個100多種的分類,為該屬的種類奠定了基礎。目前各國都是以他的研究分類作為基礎的,變化已經相對很小。
德國:對該屬的貢獻是確定不斷變化的新種的歸屬問題,將差異較大的種和變種進行確認,確認MBB的95%以上的種分類,新分出種約10幾個。
美國:主要對「壽類」瓦葦的研究比較著名,確定了康平(comptoniana)、網紋(bayeri)、青蟹(splendens)等多數壽的品種,代表人物主要是S.A. Hammer。同時對於硬葉的雜交也有一定研究,交配出「天使之淚」。
日本:主要是對該屬的栽培和錦班植物的培育,培育出符合一些栽培者審美情趣的栽培植物。在分類上日本喜歡使用Poellnitz(主要在1937確定的)分類系統,但是有很多地方存在一些錯誤。其中日本的Hayashi (大約在2001前後)發表了約20個新種,其中有我說過的H. correcta(克裡克特,他希望還能沿用這個被廢棄的名字),所以,還確定了一個它的變種,遺憾的是不被多數人承認,在國際被認為是不確認的。
這個日本傢伙 Hayashi更為可恥的行為是盜竊南非原產地的瓦葦被捕,(也算是個癡迷者,但是行為確實可惡)之後,Hayashi再也沒有發表過什麼新種了(不知道他現在是不是受到監禁的懲罰)。
我們:應該接受科學的先進的理論知識,培育品種和研究相關知識,提高我們的水平。規範中文名稱,避免種類混亂,體現我們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