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多肉植物的病蟲害

  這段時間很多地區都一直下雨,這雨下得有些多肉植物都不好了。下文的作者是牛鼻子老道,主要是種植生石花,兩三年前的文章,但頗有可讀性,為了你多肉植物的好,不妨閱讀一下。
  病害和蟲害不同。蟲害大都一目瞭然。多肉類的蟲害主要是五小害蟲裡的蚧殼蟲和紅蜘蛛,由於這些蟲害的繁殖能力強,對植物發生危害的時候,大都可以在植物的身上看見。紅蜘蛛是密密麻麻細小紅點,有蛛絲,手往植物表皮一摸,手指會有銹紅色液體。蚧殼蟲的種類比較多,蚧殼蟲之所以有「蚧殼」二字,主要是蟲體表面有一層蠟質,大都為白色或紅色,也有粉蚧和吹棉蚧的粉、棉狀物(粉蚧經常也會被誤認為是白絹病,這是誤區)。當植物發生蟲害時,即使是大規模的,利用藥物=滅殺措施,一般植物也不會死,破相多一點。而病害就不同了,蔓延速度非常的快,有的病害會導致成片植物受害,有的短期內就會使植物腐爛死亡,所以相對蟲害而言,病害的危害程度比蟲害更大。
  植物的病害主要有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兩種。
  非侵染性病害:從表面字義看:不是因為傳染而導致的病害。我們一般解釋為:由不適宜的物理、化學等非生物環境因素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植物病害,又稱生理性病害。因不能傳染,也稱非傳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引起,如營養、水分、溫度、光照和有毒物質等,通俗說就是激素藥物的濫用;土壤的旱害和澇害;氣溫過高或過低引起的熱害(環境溫度或土壤溫度過高會是植物為自我保護而關閉週身毛氣孔造成植物氧失調,使植物的莖、根以及其他營養和生殖=器官腐爛、焉萎)、冷害和凍害(冷害的常見症狀是色變、壞死或表面出現斑點,如低溫的作用時間不長,傷害過程是可逆的。凍害的症狀是受害部位的嫩莖或新疣出現水漬狀病斑,後轉褐色而組織死亡,也有的整株成片變黑,乾枯死亡)、環境過陰或光照過強引起的植物徒長、黃化、灼傷。
  在我們飼養多肉的過程中,如果做到植物在3~5年裡換盆,土壤的配土在合理範圍內(能基本排除土壤的缺素症);植物處於光照柔和明亮處(避免徒長或灼傷);適當的飼養溫度5℃~35℃(基本排除得凍害、冷害、熱害的可能);正常的的無機藥物使用(化肥、激素竟可能的少用,可以減少藥害的發生);良好的環境(無污染源的環境可以使植物健康的生長),基本就可以避免非侵染性病害了。
  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稱為侵染性病害。由於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為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線蟲性病害、寄生性種子植物病害等多種類型。
  多肉類植物容易得的病害,主要有四種,分別是:赤腐病、斑點病、菌核病(白絹病)、銹病。
  在我看見過的愛好者植物離奇死亡事件中,最多的就是赤腐病了。赤腐病,又名紅粉病或紅腐病。發病現象為:腐爛。引起的原因是寄生物分泌的酶把植物細胞的中膠層溶解了,使細胞離散並且死亡。植物組織解體,同時流出汁液。赤腐病是由真菌或細菌引起的,而一般多肉植物中赤腐病為細菌性赤腐病(可以聞一下患部,有臭味的是細菌導致,無氣味則是真菌)。赤腐病是由傷口侵入的病害,沿維管素擴及全株的。這種病的來勢非常的猛,一般等你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所謂病入膏肓,就是這樣。我們經常遇見一大盆石頭或者小苗,開始生長良好,脫皮正常,但是忽然有幾個莫名其妙的爛了,而邊上幾個還都蠻好的,這樣的情況,有可能就是赤腐病的原因。當你遇見一顆植物得了赤腐病,因及時將它取出,切除腐爛處,再切掉一些健康組織,曬乾傷口(盡量用曬的,而不要陰乾),然後干栽,如果遇到天氣暖和,應該還救得活,如果維管素一圈都發黑,那麼就葬了它吧。
  赤腐病的預防方法其實不難。因為這類病害主要是由傷口侵入(傷口的形成主要是移植、切頂、分頭、昆蟲咬噬、植物自身的生長過程中也會有傷口),所以,如果能做到避免或減少傷口形成,認真的處理好傷口,做好土壤、環境的定期的認真消毒,可以減少發生。
  斑點病,又名黑斑病或褐斑病。發病現象為:斑點,直至腐爛。真菌或細菌導致的局部壞死。形狀有圓、多角和不規則形。主要出現在生長點附近或者砧木結合部。有些愛好者會習慣給植物「洗澡」,認為用這種方法可以讓植物生長或恢復更快,或者為了使12、石頭看上去更漂亮剔透,表面噴水。雖然這些方法的確能使植物更漂亮,但也給這些病原菌的滋生埋下伏筆。
  斑點病一旦發生,就沒有再繼續飼養拯救的必要了。挖病斑,沒有用;切頂,沒有用;嫁接,也沒有用。應該是屬於多肉植物裡的艾滋了,因為,這種病是會傳染的。
  定期殺菌藥的輪換使用,主要有多菌靈、百菌清、代森鋅。這樣你可以使自己的環境濕潤些,自然植物會長的舒服一些。因為水(過高的空氣濕度)是這種病的媒介,所以保持球體的乾燥和減少植物體的淋水,可以減少發病幾率。
  菌核根腐病:其實大家都願意叫它白絹病。因發病的時候土壤和被感染的植株上有白色的長絲而得名。發病現象為:植株下部、根部腐爛。真菌。白絹病喜高溫,生長溫度是30~42℃。10℃以下停止活動。所以我們看見的白絹病,主要是在夏季。長江中下遊地區,主要是6月開始,7、8月趨於嚴重,9月基本結束。這種病菌的菌核是可以在土壤中越冬的,也可以在病患處或組織上越冬。菌核可以在土中存活5~6年,室內可以在10年以上。過冬以後,當土壤的溫度和濕度足夠,菌絲便會重新再土壤縫隙中生長,蔓延。萌發的菌絲侵入植物的莖部或根部危害。土壤過濕、酸度過大、貧瘠缺肥、粘度高、板結的土,發病率高。
  白絹病怕陽光。陽光曬得到(莖部)的地方一般不會得,直曬不到的地方,尤其容易發生。白絹病喜歡侵入小苗,維管束木質化的,不容易受到侵入。小苗保持足夠的生長空間,不要過度的擁擠。
  發現得了此病,拔出病株,維管束沒有木質化,則切掉一段(腐肉和維管束一起),如果已經木質化,根據情況,保留維管束,腐肉切除。
  根據杭州植物園的經驗,70%五氯硝基苯拌土消毒,用量為土壤重量的0.2%。上海植物園用1%現配硫酸銅液澆根,但個人覺得會有藥害,慎重用。萎銹靈10ppm,或氧化萎銹靈25%ppm抑制病原菌生長也有好的效果。另外定期換土也很重要。
  銹病:銹病最大的症狀會導致植物直接破相。表皮初期會產生水腫狀小點,中央黃色、赤褐色,以後逐漸向周圍擴大、蔓延。好像穿了鐵銹色的盔甲。它不同於表皮老化的黃褐色,是中央深,外圍淺,銹斑有凸起浮腫的樣子。
  防止多肉植物銹病的方法主要是加強通風、擺放不宜過密,植株上不要淋水,盆土、保溫箱內部的介質不要過度潮濕。定期輪流噴施殺菌藥會有不錯的預防效果。
  總結一下,歸根結底,控制病害的最好的方法,還是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植物自身的抗性。做到預防為主,防消結合,就可以了。

評論 0

  • 暱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