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談到花盆,通常會對其材質的透氣性有較高的追求,譬如說要素燒的,不要釉盆之類的。兩者影響是有的,但可能沒那麼大(紅陶盆是真的很大…),也許還沒底孔和盆口的影響大。
現在許多花盆,尤其是貴點的花盆通常會在花盆底部加腳,增強盆底的空氣流通能力,還有排水能力,同時花盆底孔也常做得比較大。
雨後積水的黃麗,因為花盆孔小,後期根系堵塞住了。
一些便宜的、老式的花盆,對花盆底有時就不那麼講究,花盆放下去,可能就跟底部空間比較嚴實的合縫在一起,有時大雨後,甚至能產生明明底部有孔,水卻排不出去這種尷尬的情況,因為花盆底太平了,太貼合了。尤其在花盆底孔小的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白瓷盆是典型的反面代表,剛差點被肉伯帶歪了打成白癡盆。
花盆底孔小,可以通過手電鑽擴大孔洞,或者多打幾個孔,甚至直接拿著大號點的螺絲刀在原有的底孔上硬撬也可以擴大底孔。
也有不需要做手術就能增加花盆透氣性的方法,其原理就是增加花盆底部空氣流通能力。譬如
1.放多肉的板本身是有孔洞的,如沖孔網、防潮板、格柵之類的,孔隙多、排水通風好。
2.放多肉的板子本身是不透氣的,可以給多肉做點小腳,淘寶搜尋EVA腳墊,剪成小塊塊,粘三個或者四個在花盆點部,瞬間就幫它們墊高了,解決了可能積水的問題,還改善了通氣的情況。
或者省事點直接用海綿雙面膠…不粘的那面不要撕下來
一些花盆其實是有自帶腳貼的,不過用著用著可能就掉沒了。
3.如果有手電鑽這類的工具,可以再花盆底弄出個小縫隙,避免積水問題,但效果沒有上面兩種方法好。
這個沒有打,一些良心點的花盆其實也是有自帶排水孔的。
至於改善效果有多好呢?只能說增加了一點點透氣性。但對於那些排水都不暢的花盆來說,就是質的改變。
最後以一盆積水可能有積了一個多月的晚霞結尾,花盆用的砂鍋,這一兩個月起色越來越差,看花盆土一直是濕的,一開始沒在意..以為是花架邊緣有淋到雨的關係。
前幾天想說不行,換個位置吧,結果挪的時候摸到花盆底部好像有東西,一看蘑菇,而且三個底孔都長過,旁邊那兩個有點黑的是長過又死了。積水導致一直枯葉,也硬爆了好多側芽。
先是排水通風不暢長了蘑菇,長了蘑菇之後直接把底孔堵了個半死,清一下枯葉,拿木棍捅了一下底孔,水是捅沒多久後滲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