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類栽培水質的黃金分割點——pH 5.0

  相信很多北方、上海等地的朋友都感受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水質太硬!

  表現為澆水後,植物表面出現鹽漬(白色的鹽斑)、植物側表面表皮上甚至會有各種類型的鹽晶體(小白點)、土壤表面也會出現各種鹽分析出的狀態,尤其是用赤玉土、活性炭粒等多孔基質做表層土的時候,通過盆底浸水會導致大量鹽分上湧,虹吸到顆粒土表面,風乾形成鹽晶。

  這些鹽分來自哪裡?主要有幾方面:

  1、來自水質中的”硬度”,即鈣鎂離子,他們可以跟土壤中的磷酸鹽或植物根系分泌的一些有機酸,形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當鈣鎂離子毛細作用虹吸到土表或植物側表皮上後,則與空氣中的CO2形成碳酸鹽沉澱。

  2、來自土壤,一些基質如火山岩、輕石、蘭花用土中可能在生產製造中含有一部分可溶性鹽分或者固態鈣鎂成分,這些成分經過水質的浸出和植物根系的轉化作用,都有可能變成水質中的鈣鎂離子。

  3、來自肥料,幾乎每個愛好者都喜歡用葉面肥噴施,其主要成分就是磷酸二氫鉀,然而這個肥料在特定的水質下會轉化為磷酸一氫鉀,進而形成磷酸根,與鈣鎂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磷酸鈣和磷酸鎂。

  4、除鈣鎂離子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鹽晶外,其他很多鹽分的存在也會形成多種化學惰性的不溶於水或微溶於水的物質。

  這些討厭的鹽分對植物有什麼影響呢?

  1、影響植物氣孔的正常開放和光合作用,多肉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雖然不同於大多數植物,但是其氣孔也是存在的,並且分佈很廣泛。多肉植物的CAM途徑光合作用一般都是在夜間進行,氣孔此時開放釋放氧氣、吸收CO2(與一般植物不同),假如那些鹽晶體堵塞了氣孔或者阻礙了氣體交換,則嚴重影響植物的正常生理導致生長遲滯。

  2、影響根系的正常吸收,由於鈣鎂離子和磷酸根、碳酸根或有機酸的反應是在土壤的液體裡,因此形成的沉澱物很細膩微小,他們完全可以”糊住”那些幼嫩的根毛,而根毛才是吸收水分和養分的關鍵部位。很多朋友疑惑為啥我們種出來的植物跟日本人的差距那麼大,人家的又肥又綠,我們的又乾又瘦?這裡說,不光是土質和綜合環境有差異,更關鍵的是水質,人家日本的植物根毛髮達,吸水水分快速正常,我們的根毛都被鹽分蓋住了,再澆水也沒用了,根系壽命也短…

  3、影響體液的滲透壓,除了那些不溶性的鹽分外,一些微溶於水的鹽分,比如部分硫酸鹽也會在析出沉澱和溶於水的平衡中反覆運轉,同時這些鹽分也會影響到植物的蒸騰作用、根毛吸水的平衡,等等多個環節,這些環節會打亂植物體內自身的滲透壓平衡,導致植物狀態異常,比如窗紋的改變、性狀退化和植物萎縮等等。

  4、影響美觀,這個不用多說了…

  5、給栽培過程帶來更大的麻煩,由於這些鹽分的存在,土壤很快會變得佈滿鹽晶,赤玉土等顆粒粉化加劇,這些都要讓我們更勤的換盆,更謹慎的度夏。

  如何去除這些討厭鹽分的影響?

  1、選擇軟水,比如去離子水或純淨水,大家不要擔心這些水裡營養太少,因為土壤裡的營養還有很多很多。用過軟水澆花的朋友,可以深深體會到植物的狀態會快速改善,顏色、飽滿度、根系發育、窗紋都會隨之變好,土表的鹽晶也會大幅減少(但短期內難以根除,因為土壤裡還有鹽分)。而這種方法缺點就是很麻煩,成本很高,需要常去超市搬水回家…家用淨水器的水雖然也除去了部分鹽分,但是總體效果不如瓶裝純淨水或蒸餾水。另外,純淨水一般都是天然弱鹼性pH=7.5~8.0不利於植物吸收,植物喜歡微酸性水。

  2、悶養。大家以前總有個誤區,就是覺得悶養為啥長得那麼水靈呢?很多人以為是溫度高、濕度大或者其他什麼什麼的,這些都不是根本,其實悶養形成了一個水分蒸發-回澆這樣一個循環,水分通過白天的蒸騰-晚上的凝結,使得植物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吸收到了水分,更減少了鹽分(因為蒸發-循環的過程,鹽分沒有增大,水被高效利用了),所以悶養的植物長得肥壯,根本在於水的高效利用,相當於用軟水澆花了。但是悶養會導致植物抗逆性的減弱,畢竟在一個不通風環境下栽培,植物的抗逆性幾乎蕩然無存,夏季或其他病蟲害會導致這些植物瞬間over.

  軟水、悶養都有其有利的方面,也有嚴重弊端。大家肯定苦惱於如何妥善解決問題而又盡量減少弊病~~~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種我近年來發現的新方法–酸化水法:把水質調節pH到5.0附近。

  當把水質調節到5.0-5.5這個區間後,水中的磷酸根則會轉變為磷酸二氫根、碳酸根轉變為碳酸氫根,這些陰離子就不會再與鈣鎂離子結合形成沉澱了,剛才提到的種種弊端將會大幅改善。更重要的是,這種調節方法可以更適合於十二卷類的根系發育、植物的生長、水分和肥料的吸水,因為在植物組織培養中,十二卷最適合的pH是5.6,而在土壤栽培中,土壤也會平衡pH,所以我們把盆土栽培十二卷的水質pH定義在5.0~5.5之間。

  一段時間以來,我私下介紹給很多朋友採取這樣的方法避免鹽鹼,收效顯著,因此我把pH=5.0稱作十二卷類栽培水質的黃金分割點。植物的主要表現就是飽滿、根系發達、鹽漬無存、性狀呈現良好,植物生長穩定、對肥料和光照增高了響應度。不但不再需要從超市搬軟水而而費錢,更不用悶養增加不確定因素。

  如何把水質調節到5.0呢?目前經過試驗,最佳方法是使用鹽酸,其他酸類效果都不好,尤其不要用固體酸或有機酸。

  濃鹽酸 500ml,6元錢,化工店有售,很方便買到。鍋爐房、水處理站、清洗房、化驗室、實驗室都會有鹽酸的,朋友們可以找一找,找到1瓶能用幾年!

  根據澆水量的多少,提前用大桶儲備好一周的水,用濃鹽酸滴加調節pH,用pH廣泛試紙測定到試紙正黃色或微微泛紅,用手沾點嘗一下,感覺不到酸味就可以了~~(不要怕,我們胃裡的消化液也是鹽酸,醫學上治療消化不良還可以口服稀鹽酸呢!)。這樣的水可以澆、噴都可行,一般使用當天就能看到效果。

  是否會有副作用?這個方法我用了2年多了,效果明顯,但是最適用於十二卷類植物,不適用於仙人掌科陸生種(尤其是兜,牡丹,他們更喜歡偏鹼的水質)。

  長期使用目前沒有看到明顯的副作用,而只是植物越長越旺…但是我覺得可以使用酸化水一段時間後,中間交替使用正常的中性水,這樣可以避免過多的酸性物質積累,而事實上5.0的酸度基本上積累不了什麼酸性,都被植物和土壤平衡掉了。

  轉自:http://www.xianzhenyuan.cn/bbs/thread-15160-1-2.html

評論 0

  • 暱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