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球屬裡,星球品種正常的稜為7至8稜、偶有6稜,鸞鳳玉品種正常的稜為5稜以上,而具有5稜的星球(星球與鸞鳳玉第一代雜交的五稜鸞鳳兜不在此列)和3稜的鸞鳳玉則是近些年來從國外引進的珍稀園藝品種,也是經過多年反覆選育,才培養出來的相對穩定品種。在國外出版的部分專業圖書和多漿植物網站上,也有2至4稜星球、2稜鸞鳳玉品種展示,但只是個別植株的稜在生長期中暫緩發育造成的,不具備遺傳穩定性和完整對稱的幾何形態。
近幾年來,一些掌類花卉愛好者在星球屬少稜品種的種植養護和繁育過程中都遇到過這樣一些問題:具有5稜的星球和3稜的鸞鳳玉在生長期裡不時發生增稜的返祖現象。成年植株如此,3年以下的幼株變異尤甚。因此,有掌類花卉愛好者問:固定品種為何在種植養護和繁育中不穩定?
從成齡植株種植養護方面來說,絕大部分少稜品種發生增稜返祖現象有兩個特點,一是植株長期在背陰、缺少光照的環境中種植養護,稜谷部位較易突變增稜;二是植株長有副稜亦稱「腹隆」的部位在水肥過大(尤其是氮肥比例過高)、生長過速時易長出刺座,形成一條新的稜。少稜品種與其正常稜數的星球屬原種不同的一個特點就是:因脹縮調節作用的稜狀結構減少,造成體積伸縮餘地不大,生長期裡的植株一旦生長過快,根頸部位的表皮極易在一、兩個晚上至下而上發生脹裂。裂口甚至與植株等高、深度達植株直徑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如不及時風乾處理,植株非常容易受病、蟲侵害。輕則破壞植株的觀賞性;重則造成植株整體腐爛,種植養護過程中當格外注意。因此,保持光照條件的充分,背陰、缺少光照面的植株要經常轉盆,以使受光均勻;保持成齡植株在生長期只施用磷、鉀肥、控制施用氮肥;保持栽植盆裡中、底層培養基質略微潮潤,盆土表層經常偏干、更利於開花結實;保持栽培環境的經常通風透氣、控制空氣濕度過高,是防止少稜品種增稜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少稜品種的栽培中,還要引起注意的是:不同材質的花盆要與不同粗細的栽培基質合理搭配。如選用粘土燒製的瓦盆,因透氣好、水分蒸發快,培養基質以0.1~0.3cm稍細的團粒為宜;如選用上釉的陶瓷盆,因其不透氣、水分蒸發慢,以0.3~0.8cm大小不等、較為疏鬆透氣、不持水過度的團粒為宜;如選用紫砂盆,因紫砂盆的透氣性不如瓦盆、但比瓷盆稍強,培養基質的團粒可控制在前兩者之間或用後一種。
從有性繁殖方面來說,其特點是:在五稜星球系列之間,無論是碧琉璃品種、有星點品種、還是超濃密星點品種互為父母親本,相互授粉作有性繁殖;在三角鸞鳳玉的系列之間,無論是白三角鸞鳳玉品種、碧琉璃三角鸞鳳玉品種還是恩塚三角鸞鳳玉品種互為父母親本,相互授粉作有性繁殖;它們結實播種後子代的刺座和星點雖大小、疏密不一,但其子代少稜遴選的比例非常之高。如想獲得純正的碧琉璃或是有星點同品系少稜品種,則須在相同或類似的品種之間進行有性繁殖,並做好授粉前防蟲媒隔離和授粉後的套袋保護措施。母本為少稜品種、父本為正常稜數的品種,其子代少稜遴選比例非常之少;母本為稜數正常品種、父本為少稜品種,其子代少稜遴選比例幾乎為零。因此,後一種有性繁殖出的子代就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從苗期管理遴選方面來說,養過金魚的愛好者都知道,金魚的選育也是隨著魚苗長大,不斷將有返祖現象的單尾及眼、鰭不端正的魚苗剔出,最後才挑選出理想的正品。星球屬園藝品種的選育特點也同此理,大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從出苗到6~8個月的嫩苗培育階段,植株直徑可長至0.5~0.8cm。這一階段的光照要求要比成齡植株所需的光照要柔和,並根據季節、視陽光強度以遮陽網、報紙等物進行遮陽,標準是不使幼苗曬紅影響幼苗生長和避免幼苗灼傷。除了保持盆土的濕潤之外,可視生長發育的好壞,酌情施用少量稀薄的氮肥並噴灑稀釋的防蟲防菌劑。第二階段為生長12~14個月以內的幼苗選苗階段, 植株直徑約1.5~2cm。光照要求要比第一階段略有增強,盆土澆水的方法是見濕見干,生長期視生長速度15至20天在晴好天氣裡施用一次較淡的復合肥或是農家肥清液,防蟲防菌劑的應用同第一階段。 第三階段為生長24個月至36個月的壯苗階段,植株直徑約3~3.5cm,光照、水肥管理、花盆選用與成齡植株基本相同。
第一階段在淘汰出多稜苗以後,五稜星球的遴選比例為55~60%、三角鸞鳳玉遴選比例為40~45%;第二階段淘汰部分增稜苗以後,五稜星球幼苗的遴選比例為40~45%、三角鸞鳳玉幼苗的遴選比例為35~40%,這一時期,部分五稜星球幼苗或是其它淘汰的多稜星球幼苗,還會長出副稜(腹隆現象);第三階段是較為穩定的一個階段,五稜星球幼苗的遴選率基本穩定在第二階段的40%上,這一階段,三角鸞鳳玉幼苗增稜的比例要高於五稜星球幼苗,遴選比例為25~30%。五稜星球幼苗約有15%會或多或少地出現腹隆現象,三角鸞鳳玉幼苗約有0.5%會出現腹隆現象。
五稜星球和三角鸞鳳玉即使在長成成型的標本植株後,栽植上仍然不可掉以輕心,三角鸞鳳玉成齡植株增稜的幾率仍然要高於五稜星球。在此階段裡,只要合理地控制水肥、改善光照、加強通風,少稜品種增稜的比例就會控制在最低限度。